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银饰资讯>正文

谷陇镇银饰产业

2017-09-07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 点击:

叮叮咚咚,黄平县谷陇镇的一条街上,这样的银饰敲打声已响了很多年。 

  从一家两家,到如今的57家,这里,俨然成了银饰一条街,是黄平县以及周边县市银饰的主要输出地。    贫困户龙润文的银饰铺就坐落其中,相比周围不少装修得富丽堂皇的银饰铺,龙润文的店铺逊色不少,店面不大,一个摆满银饰的转角柜台就占据了一大半的地方。    “家里2个老人,3个孩子,再加上我们夫妻俩,全靠这个店铺维持。”对肢体残疾的龙润文来说,这个小小的银饰铺就是一家的“命根子”。    眼瞅着周围的店铺越开越大,装修得越来越豪华,龙润文曾有过不少担心,生怕像他这样的小店被挤垮、淘汰。    这样的担心也并非个例,57家银饰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和龙润文的情况类似,他们底子薄,家庭负担重,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而在更广阔的层面,谷陇的银饰产业不仅仅只与这些店主相关,它还和众多散落在乡间的银匠,参与这个行业销售、加工的群众,以及需要穿戴银饰的群众等都有密切联系,其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影响着当地的经济。    “谷陇的银饰产业由来已久,覆盖面大,基础好,是一个很有带动力的特色产业。”谷陇镇副镇长王翼翔说,谷陇镇98.7%的人口都是苗族,历来就有穿戴银饰的习惯。 瞄准银饰这一特色产业,去年,谷陇镇采取“三变+文化+协会+电商”形式,组织57家银饰加工店铺抱团成立黄平县谷陇镇中国苗银协会,实行协会统一行业标准。    “成立协会的目的就是抱团发展,除形成聚合力,让大大小小的银饰铺都能有一席之地外,还要形成强劲的带动力,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借此脱贫。”获得“贵州省银饰工艺大师”称号的谷陇银饰协会会长杨万付出生在一个银匠世家,1993年,为传承和保护弘扬苗族手工艺返乡创业。    在谷陇镇银饰街上,很多从事这个银饰产业的人都是杨万付带出来的“徒弟”,龙润文也是靠着从他这里学到的银饰锻造技艺,撑起一个家。 “背靠协会,除零售外,平常协会都会给我们订单,产品也由协会回收,再也不用担心哪天自己就撑不下去了。”龙润文高兴地说。    “我们所接到的订单优先分给贫困户。”杨万付说,有了协会,就避免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优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 除了这57家银饰加工店铺,银饰协会还与分布在乡村的银匠们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带动就业三四百人,其中贫困人口一两百人。    除抱团发展,谷陇银饰协会还搭上电商快车,产品走向全国,年产值从五六千万元上升到了近3亿元,每月用银4吨多,设计的银饰产品种类上千种。   小小的银饰产业在谷陇镇蓄势勃发,锦绣生活在指尖轻舞。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